close

 

 

在2016年7月底的今天,我去聽了一場參加人數極少的演講,老實說這主題不是那麼有趣,演講人也沒有那種吸引人繼續聽下去的魅力,它是關於許昭榮以即台灣老兵人權的議題,在今天之前的幾個月,我去參加了一場台灣兵的紀念音樂會,那是一個很奇妙的體驗,在場有政治人物、有台籍日兵、外國人、原住民、台灣兵、許昭榮孫女以及其有關台灣兵的家屬……甚至還有一個自行騎著幾小時機車,從台東來參與高雄盛會的90歲高砂義勇隊老爺爺。

那天,下了很大的雨,我很少騎機車從約高雄火車站附近騎到旗津,第一次去,也一個人。

通往的路上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不是很愚蠢,就看了一次的台灣兵展,拿到了一張宣傳卡就決定納入行程,這些時間我可以做多少的事?我問著自己。
在那個環境裡,我很格格不入,也無法介入他們互相珍惜的對談與擁抱間,在那當下,我覺得我只是一個旁觀者,一個不該出現在那裡的人。

直到--我發現有那麼多生命故事的人就環繞在我身邊,這是我這個新世代的人沒有辦法去親眼看到的人物,隨著時間,他們將會逐漸化為記憶與故事。
那場音樂會的主題名為烈焰新生,但應該代表新生的不死鳥--的年輕人卻沒有那麼多,甚至我敢說,我就算不是最年輕,也是極少數的年輕族群。

音樂會演出前,我看了現場很小一間的戰爭與和平紀念館,也看了那些大大小小的紀念碑,我沒有拿出手機拍照打卡,只是沉默看著上面的字。
聽著演講者感性的發言,高雄市長的花媽也抽空到現場,發表她的心情以及對許昭榮先生的感慨,後來因為有行程要忙,不得已跟著其他人員一起離開了現場,在那過程中,我感受到演講者那種很真誠、很感動的心情,我想,這不是平常我能感受到的經驗,因為那些經歷,我無從能向長輩得知與感受到(我爺爺奶奶也都在澎湖)。
在夜晚,看著那些生命故事的人物去獻花去點燭,在雨天不間斷的日子,一場拿去評分,音樂會品質一定不及格的一場交集盛會,要說為什麼,因為參與的聽眾光是拍照、互相擁抱,演出者就被默默當成了背景,但我相信,在那種感動的氛圍下,沒有人會去跟那些生命人物計較。

印象深刻的演出者,有幫雕刻紀念碑的阿美族獻唱、許昭榮先生孫女的演奏,還有人聲樂團也很不錯,我聽著,看著,直到落幕解散,在夜晚的雨中,又一個人,騎著車回程。

後來的那些日子,加上今天參與的演講,我發現,年輕人真的不多,但說實話,這主題真的一點都不有趣,也不好玩。
聽講的過程中,兩個年輕人無聊的滑著手機,然後偷偷離席。

說真的,幾代以前的人發生的事情,究竟關新世代什麼事?只要讓時間徹底帶走這些人物,埋入冷門書的記載,成為一段無人理會的歷史,不就好了?
但,請試想,新生代永遠是新生代嗎?

演講中,提到了一個我認同的點,那就是台灣的戰爭與和平紀念館規模實在太小了,但也不能讓它成為國家級紀念館,因為這會變成不客觀的紀念館,台灣兵的身分組成複雜,就好比鄭成功在漢人眼裡是民族英雄,在原住民眼中,卻是一個殺人魔,那,如果這個紀念館,交由國家來擬定,公正嗎?

歷史從來不是平面的敘述,它必須是立體的,又好比現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不等於古中國地區的各國家與民族,如果無法從多面向去看歷史,那麼,歷史就只是勝利者在書寫自己的成就感罷了。

那麼,回過頭反問自己,究竟我們還能做到什麼事呢?


(以上言論純屬個人想法,如有價值觀衝突,請勿惡意筆戰。)

arrow
arrow

    洛望Ara K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